4万亿美元的苹果帝国,谁来按下‘One More Thing’的按钮?

“库克要走了。”

这句话在苹果圈里传了快三年,如今终于有了时间表:多家媒体同步放风,64 岁的蒂姆·库克最快 2026 年就会把 CEO 徽章交出去,董事会已启动“毕业答辩”模式,接班人选也提前锁定——49 岁的硬件工程掌门人约翰·特努斯 。

消息一出,资本市场先跌为敬:苹果股价年内已跑输 Meta、微软 40 个百分点,市值蒸发近 6000 亿美元 。投资者用钞票投票:他们既担心“后库克时代”的不确定性,更担心“库克时代”本身已走到天花板。

先别急着唱挽歌。

把镜头拉回 2011 年,库克从“天才暴君”乔布斯手里接过的是一家“随时可能崩溃”的明星公司——供应链有 300 多个关键节点靠手工 Excel 表管理,iPhone 4 天线门余波未了,华尔街做空报告摞起来比 MacBook 还厚。

十四年过去,他把苹果市值从 3500 亿美元推到 4 万亿美元,相当于每年“赚”出一个特斯拉 。AirPods、Apple Watch、M 系列芯片、Vision Pro,这些被吐槽“缺乏颠覆”的产品,悄悄把苹果毛利率抬到 45%,现金储备堆出 1600 亿美元“城墙” 。

一句话:库克用“运营魔法”把苹果从明星变成了印钞机。

但印钞机也有生锈的时候。2025 年的苹果,正撞上“创新三重门”:

第一重门是 AI。

当微软用 Copilot 重写 Office、Meta 用 Llama 开源生态抢开发者、OpenAI 把 GPT 塞进耳机,苹果拿出的 Apple Intelligence 却像“挤牙膏”:功能只覆盖英文高端机型、中文版推迟到 2026、Siri 团队三年换四任主管 。华尔街最狠的批评是:“苹果正从科技巨头沦为硬件百货公司。”

第二重门是硬件故事枯竭。

iPhone 17 系列依旧“换壳+芯片”套路,折叠屏、AR 眼镜、车载系统年年跳票;曾被寄予厚望的 Vision Pro,销量不及预期一半,开发者纷纷撤档 。当硬件无法讲出新故事,服务业务的增长就像“无源之水”——订阅用户增速已连降五个季度。

第三重门是中国市场“变脸”。

库克每年飞中国“打卡”已成固定节目,但华为 Mate 70 系列携 5G 回归后,苹果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12%,高端份额被啃掉 8 个百分点;印度工厂良品率仍低于 70%,白宫又逼供应链“去中国化”,库克左右为难 。

于是,“换帅”成了董事会唯一能打的牌。接班人特努斯被内部戏称为“库克 2.0”:一样温和低调、一样擅长跨部门平衡、一样能把 PPT 讲到投资人打瞌睡 。但市场真正想要的是“乔布斯 0.5”——一个敢把键盘砍光、敢把耳机孔判死刑、敢在发布会结尾加一句 “One more thing” 的狠角色。

问题在于,苹果今天的体量已容不下“任性”:任何一次激进创新,都可能让 4000 亿美元营收的齿轮卡顿。特努斯若真上台,大概率延续“稳中求进”路线,先把 AI 补课、再把 Vision Pro 成本打下来、最后把印度工厂良率抬上去——一句话:守成有余,破局不足。

‍对库克本人而言,此刻谢幕既是“激流勇退”,也是“以退为进”。64 岁的他早把“继任规划”写进 OKR:首席运营官威廉姆斯退休、CFO 梅斯特里离任、董事会提前三年考察特努斯,每一步都在为“后库克时代”铺路 。卸任后,他很可能兼任董事长,像 1997 年的乔布斯那样“垂帘听政”,把特努斯推到台前,自己继续掌控战略节奏 。

但对 20 亿苹果用户来说,谁当 CEO 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下一款让人“wow”的产品在哪里。毕竟,我们早已习惯了“苹果重新定义明天”的惊喜,而不是“苹果重新定义 PPT”的套路。

库克留下的是一座 4 万亿美元的商业帝国,也是一道“创新原罪”的拷问:当硬件革命进入平台期、AI 竞争变成算力消耗战、全球供应链充满政治裂缝,苹果还需要怎样的掌舵人?是继续用运营魔法把利润做到极致,还是冒险跳进未知的技术深渊?

答案或许不在库克的告别演讲里,而在特努斯上任后第一款产品的定价策略里。如果那款产品的价格依旧“贵得真诚”,我们就知道:苹果还是那个苹果,只是时代变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